close

前一篇舞弊是最新的審計公報 GAAS,因為審計老師有教過所以果子參考了幾篇會計研究月刊的文章就有大概的印象,並沒有花費太多時間。不過今天要講的屬於財務會計公報 GAAP,沒有人教就得要自己念,果子這才發現年紀大了真的腦力有退化的跡象,公報明明白紙寫黑字而且是國字不知怎的就是看的霧沙沙,斷斷續續看了 2 天才好不容易有了初步的概念,真是想要不服老都不行。

今天的主題是民國 96 年1 月 1 日才開始適用 (忍不住要靠腰一下哪來那麼多新公報,94 年適用資產減損/95 年適用金融商品/96 年適用無形資產,阿是不把我們整到爆肝不甘心就是了?) 的財務會計準則 37 號公報【無形資產 Intangible Assets 之會計處理準則】,公報內容分為下面 4 個部份:
1. 無形資產的定義及認列的條件
2. 認列及衡量
3. 續後衡量及評價
4. 報告表達及揭露

要認識無形資產就得先來看看啥咪叫做無形資產嘛,公報說要符合 3 個條件:【可辨認性】:是可以分離的或是經由合約或其他法定權利產生、【可被企業控制】:有能力取得未來經濟效益且限制他人使用該權益以及【具有未來經濟效益】:包含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節省成本/使用該資產獲得利益。符合以上條件之後如果他的未來經濟效益很有可能流入企業然後成本又可以可靠衡量,那我們就可以大大方方的計入無形資產啦。

再來看看有哪些情況會產生無形資產:
第 1 種就是單獨買,這個情況單純簡單就是在該資產達到可供使用狀態前的所有成本入帳就是了;
第 2 種是企業合併取得,這時要用取得時之公平市價與商譽分開入帳稱為【購買價格分攤】;
第 3 種是政府捐助適用 29 號公報【政府輔助之會計處理準則】以公平市價認列;
第 4 種資產交換取得,除非該交易缺乏商業實質或是公平價值無法可靠衡量時用換出資產的帳面價值外亦以公平價值入帳;
最後第 5 種就是內部自己產生的,這一種沒有市價供可靠衡量比較難以認定通常須區分為【研究階段】或是【發展階段】,如果無法區分就很抱歉通通當研發因為無法證明未來有經濟效益流入企業所以直接費用化,發展階段如果符合技術可行性/有意圖完成及出售/有能力有財力完成及出售/具未來經濟效益/成本可靠衡量等條件就資本化吧。

入完帳之後要評估是不是確定耐用年限,有耐用年限的還要每年按合理及有系統的方式攤銷,方法很多種可以按直線法/餘額遞減法/生產數量法 (以前米國課本還有教收入比例法),但是攤銷的金額不得低於直線法計算出來的。不管有沒有耐用年限每年都要依 35 號公報【資產減損之會計處理準則】執行資產減損測試,衡量其可回收金額 (淨公平價值或其使用價值) 有沒有超過帳面價值,果子目前見過的減損測試都是考量使用價值,即預期該資產未來可能產生的現金流入按隱含報酬率或加權平均成本率折現後的金額,當然在以前年度減損損失認列的範圍內價值有回升可以認利益的。

上面的通通做完了最後就是要在報告上寫給投資大眾看,看完公報之後發現要寫的東西好多喔,舉凡基本的原始成本/本期增加及取得方式/累計攤提/累計減損/本期出售也就是變動表,耐用年限/攤銷比率方法金額/減損損失或迴轉金額/兌換差異,適用新公報後會計估計變動影響性質及金額,有沒有擔保/受限制/承諾事項。唉呀,忽然覺得明年的報告好像會愈秀愈細真是辛苦還在當查核人員的前同事們了,尤其是今年 7 月才接近來的一家新客戶整家公司唯一精采的就是無形資產,話說當時果子竟然查帳壓力大到半夜急性腸胃炎發作去掛急診,現在想想真的恍如隔世呀。

無形資產就這樣看完了,我想根據我的需求也就是可以假裝很懂哈啦個 3 分鐘這樣的水準應該是夠了吧。話說死線愈逼近果子愈覺得不安心,而且開始草木皆兵的看到啥咪專題都覺得可能會考,例如資訊系統控制/電腦審計/統計基本概念,書唸愈多愈覺得唸不完果然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elinalin628 的頭像
    selinalin628

    果子碎碎唸

    selinalin6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